英飞凌科技此前Waymo的CEO John Krafcik公开表示,自动驾驶技术很难,Waymo的第一辆无人车上路,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自动驾驶的场景太多太复杂,目前还有非常多的困难要克服。此话一出,引发整个行业的热烈讨论。有关于自动驾驶什么时候实现,以何种方式到来都是未来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2018年11月27日,创新工场在广州主持召开2018年自动驾驶全球高峰论坛,探索有关于自动驾驶的落地路径。(注:图片来自于创新工场)李开复发表《未来交通的上半场》为主题的讲话,未来交通跟此前经历过的交通变革一样都是非常巨大的,如同当年第一辆汽车出现的时候,其实还想象不到今天的交通状况。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变革的节点,交通的变革已经步入了上半场的时刻。未来的交通主要是由共享出行、无人驾驶、以及电动汽车三部分在推动发展。对于自动驾驶的自动驾驶路径,李开复结合Waymo和特斯拉的经验,他得出人机协作的可能性并不大的结论,因为当机器开得足够好的情况,人会对机器产生惯性依赖。在众多路线当中,L4级的自动驾驶更加能够节省能源、以及更加安全。此外,李开复也坦诚目前技术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理赔、保险等行业的也会催化自动驾驶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注:图片来自于创新工场)对于当前自动驾驶的现况,广州联通副总经理廖江认为自动驾驶目前还是聚焦在单车智能上,下一个阶段是必须要发展车路协同的阶段,5G在其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和作用。广州公交集团羊城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谢振东说,在自动驾驶整个生态发展的过程中,上位法、成本、产业链的打造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广汽研究院智驾技术部部长郭继舜表示,自动驾驶生态应该分为技术生态和产业生态两个部分看待。在技术生态方面,郭继舜指出感知部分不够准,决策部分有待加强、操作系统尚未达到能够快速稳定的效果都是目前技术尚未成熟的表现。至于在产业生态方面,如何使用最低的成本打造出一辆高性价比、强安全性的车,这也是自动驾驶产业生态当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无人驾驶行业的发展除了需要生态的构建以外,如何破解无人驾驶落地的技术挑战,也是行业中亟需要解决的问题。(注:图片来自于创新工场)飞步科技创始人兼CEO何晓飞表示:无人驾驶的实现需要无人驾驶的操作系统、芯片、传感器之间的互相配合。其中无人驾驶操作系统当中的感知、规划背后的核心技术是由AI、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等提供。何晓飞认为无人驾驶目前处在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无论软件还是硬件之间都需要紧密的配合。而判断一个公司的技术标准包括速度,以及响应时间两个方面,速度方面要保持比较平稳的状态,避免车辆产生强烈的晃动,此外车辆的相应时间要足够快,这样才能保障车辆的安全。AutoX创始人兼CEO肖健雄指出软硬件之间的配合非常重要,但每个公司所侧重的地方不太一样,AutoX主要聚焦在是软件算法层面,将通过和主机厂、芯片公司通过合作的方式加强相应板块的部署。肖健雄判断一家公司的技术水平,主要着重看有没有发生严重事故以及人工介入两个方面。此外真正产品化能力、远程监控、仿真器等相应的配套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在自动驾驶芯片方面,英伟达中国区自动驾驶负责人董方亮介绍,英伟达在自动驾驶方面,主推的平台是DriveXavier,DriveXavier采用的是SOC架构,能够满足自动驾驶对于效率的要求以及通行计算和灵活性的计算平台。对于芯片是否要过车规,肖健雄认为安全性不一定要过车规,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冗余设置即可。事实上,AutoX也是采用全栈冗余的路线。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表示:L4级的无人驾驶到来可能还需要十年时间,L3级自动驾驶的大规模落地则是在2021年前后。相比起无人驾驶,辅助驾驶将会更快地到来。此外,他还分享了辅助驾驶量产的原则分别是工程的可行性、安全的可行性、成本的可行性、以及要解决用户体验达到高频使用的效果。无人驾驶的落地除了需要技术上的打磨以外,还需要具备很多资源以及能力。速腾聚创联合创始人邱纯潮表示,目前无人驾驶的行业状态还是谈不上竞争,市场空间足够大。激光雷达作为核心零部件需要从底层创新开始出发,抢占商业化的高地。Momenta联合创始人孙环说,在未来几年内将会陆续看见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落地,包括L3级面向高速公路的方案,L4级面向自主泊车的解决方案。要做到完全无人驾驶的落地,必须要做到1000亿公里的测试。驭势科技合伙人梅彦川则认为无人驾驶和商业落地的前提是商业化的环境先落地,在未来5年内,商业化落地的环境会有比较大的改变,将会推动自动驾驶行业的落地。无论如何,自动驾驶的落地需要技术的成熟、整体商业环境的推动,整体生态的繁荣以及政策、保险等相应的配套设置完善。